
为保护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县文化馆充分利用文旅资源普查的契机,开展非遗普查。经过普查新发现两项新的传统器乐。2020年5月18日,结合前期普查资料,县文化馆组织我县角角调传承人陈易勇、奚和平,竹琴传承人石昌达一行三人到开江县文化馆进行非遗资料申报。
工作人员分别向其项目传承人介绍了保护民间文化的目的及申报非遗保护项目的重要性,同时按非遗项目申报要求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询问记录。
角角调分布于开江县任市镇、讲治镇、甘棠镇、长岭镇等,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其器乐的制作主要为母黄牛角、长短不定,无音孔、空心、角尖有孔,吹奏时插入燕麦哨子。角角调以独奏的方式在农村骟畜前后的房前屋后吹奏,节奏自由,旋律流畅,曲调简明朴实悠扬,声间清脆、嘹亮、穿透力极强,极富艺术特色,主要的代表曲目《吹开开》、《花花调》、《自由调》、《老三翻》等。


开江竹琴又名“渔鼓筒”,主要分布于普安、讲治、长岭等乡镇,系单人演唱、曲目有传统折子戏,也有现代题材,演出服饰、道具简易,场地不拘,听众甚广。它的演出场地和服装都不限,主要以竹筒、竹块为表演道具,演出就一个人,唱腔和川剧相似,唱本结构传统戏与现代戏都有。竹琴的代表曲目有川剧折子戏《访友》、《断桥》、《空城计》、《三战吕布》、《南阳关》,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自编戏目。
下一步,县文化馆将继续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不断巩固抢救保护成果,着力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

